药王街曾经的“时尚”
【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,关注城市记忆】
今天地图中的药王街
文/陶国俊
药王街位于天心区商业中心,街道平直宽敞,东起黄兴南路,西接西牌楼,二百多米长。历史上街上曾建有药王宫,药王街街名也由此而来。
明朝长沙吉王朱见浚修建吉王府城,在药王街与西牌楼接合处有王城遵义门,是吉王府通往太平街通道。
明吉王府范围图 湖南城市记忆绘制
清末民初,药王街开始形成商业闹市,医馆药业远近有名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,长沙市第一家镜蓉室照相馆又在药王街开业,带动裕兴,金粟影等近十家照相馆在药王街开业,而当时全长沙城只二十多家照相馆。民国时期药王街制鞋业活跃,美利长、五福、大捷、中西、云飞、四朋等鞋庄都享有盛名。照相、穿皮鞋是当时社会最时尚的生活。
*陈先枢供图
改革开放以前,药王街上有长沙制鞋厂、凯旋门照相馆、市寄卖商店、市交电仓库、市劳保用品仓库、市百货公司、西区文化馆、西区人民医院、长沙量具厂、长沙蚊烟厂、合利食品店等单位,还有一些烟酒店及民居。药王街既继承了作为传统商业中心应有的经济格局,又有新时期经济转型后的商业代表。
祭祀孙思邈的药王宫
∨
据清同治《善化县志》记载,药王街建有药王宫,药王宫有药王孙思邈雕像,各地药业界每年四月二十八日都要到药王宫祭祀。孙思邈,是唐代大医药学家、道士,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,通百家说,善言老子、庄周,隋文帝辅证,征为国子博士,力辞,唐太宗授以爵位,皆不受。
药王孙思邈
后孙思邈云游天下,采药行医,擅长针炙,撰写中医学《千金要方》30卷,《干金翼方》30卷留传于世,对中医临床研究,尤其是儿科、妇科,作出了非常高的贡献。
后世对孙思邈非常敬重,宋徽宗敕封为“妙应真人",明清时代尊为“药王”。相传孙思邈晚年隐居长沙地区,浏阳有“孙隐山”“洗药桥”地名,长沙大古道巷也曾有“洗药庵”遗迹。
长沙药王街药王宫旧照
清同治七年(1869年),药王宫主持德泉,将药王宫出售,改为云贵会馆,后又在皇仑后街上林寺侧建药王殿,但药王宫及药王殿都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。
规模最大的制鞋厂
∨
长沙制鞋厂位于药王街街中南边,是由美利长等几家鞋庄合股经营,生产皮鞋的工厂,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。当年一栋三层楼高大厂房,是药王街最大建筑。车间宽大明亮,采用流水线手工操作,机械设备不多,我邻居梅姨及两个女儿,都在该厂工作。
50、60年代普通皮鞋8元多一双,皮马靴20、30元一双。按照当时工资标准,学徒工月工资18元,二级工30多元,对比下来皮鞋算昂贵物品。当时一般家庭成年人每人基本只一双皮鞋,平常舍不得穿,只休闲及节假日抖抖。
长沙有个风俗,就是结婚要送给新郎新娘介绍人(媒人)一双皮鞋穿。家庭困难的年青人为此就要省吃俭用。这说明皮鞋当时在人们眼中是多贵重的礼物。
药王街街中南边长沙制鞋厂旧址,现建商住楼。陶国俊供图
长沙城另外几家市属鞋厂,一制鞋厂在左家塘,二制鞋厂在黄兴路,三制鞋厂在走马楼,四制鞋厂在梓园,但只有药王街长沙制鞋厂规模最大,属国有企业。长沙制鞋厂生产的皮鞋质量好,市场需求大,经营也一直不错。九十年代受沿海合资皮鞋厂机械生产皮鞋冲击,市场销售量锐减,企业包袱沉重,后长沙制鞋厂走上了改制之路。
老字号凯旋门照相馆
∨
凯旋门是长沙市最大的照相馆,又由于其显眼的地理位置,在很长时间里是长沙人人皆知的地方。
1946年抗战胜利后不久,朱振三与其它股东集资1200银元,在药王街废墟上建起一栋二层楼房,开办照相馆,为了欢庆抗日战争胜利,取名为凯旋门摄影社。
药王街凯旋门摄影社
由于药王街是长沙照相业发源之地,又处于长沙商业中心,凯旋门馆名,本身又有提振人胜利进取的情绪,所以前来拍照留念的人特别多。50年代初为扩大规模,迁往五一广场旁。1956年公私合营,凯旋门是长沙市首批国营企业。
1963年春节作者(前排左一)与家人、朋友在凯旋门拍的合影。陶国俊供图
凯旋门照相馆,照相设备是全市一流,有许多技术精湛的照相师傅,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长沙接见有关负责人拍摄集体照。长沙市民婚礼喜庆,家人团聚,同事朋友聚会,也乐于到凯旋门拍照留念。尽管早年照片都是黑白照片,背景也很简单,但照相师傅工作认真,善于调动气氛,拍摄的照片都很精彩,让市民留下美好生活的瞬间。
今天的凯旋门(总店)开在五一广场西北角
凯旋门90年代中期扩大规模及门店,曾创下一年收入过千万的辉煌,但现在手机照相方便,再加上各种新型照相机的出现,传统照相行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的局面。
调剂余缺的寄卖商店
∨
长沙市寄卖商店位于药王街黄兴中路路口北,是长沙市最大的寄卖商店,一栋二层楼高的寄卖大楼,楼身很长。当时长沙城内还有解放路,北正街,小吴门,藩城堤寄卖商店。
寄卖商店是为急需用钱的市民,将日常用二手钟表、电器、毛料服装、玉器等值钱物品,送到寄卖店估价寄卖,销售后店家按比例收取寄卖费,物主得剩余价值。当然物品来源要正当,寄卖时必须提供身份证明。
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寄卖店起着调剂余缺的作用。一些进口手表、怀表,一些唱片机、照相机质量过硬,旧的毛料服装质地、式样不凡,吸引了许多追求时尚、手头钱又不多的人前去选择购买。
药王街街口北边市寄卖商店旧址,现建春天百货大楼。陶国俊供图
寄卖商店楼上还有毛线衣、卫生衣翻新柜台,专门更换衣领、袖口,前来修复的人特别多。卫生衣是较厚的绒衣,保暖性能好,我母亲曾带我前来更换过卫生衣袖口,记得当时还排队等待。那时一般家庭收入都有限,花很少钱又能穿上"新的"卫生衣,何为不乐。
寄卖商店虽然现在已在药王街消失了,但它承载了那个年代二手物品寄卖的历史及难忘的生活记忆。
不断发展的西区人民医院
∨
西区人民医院的前身叫民健医院,位于药王街50号,起初由社会上一些老医生联合创办,60年代初改为西区人民医院,当时只一栋三层楼高清水墙医疗大楼,一、二层是门诊室,三层做住院部。
保存完好的西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。 陶国俊供图
那年代单位职工到医院看病治疗费用,都由单位负责,只要单位医务室开一张记账单,医院治疗后,与单位结算。当时西区只有两三所这样的综合医院,西区医院看病人多,在防病治病方面做了突出贡献。但由于当时医院规模不大,仍存在局限性。记得80年代初,我侄儿感冒高烧,神情异常,到西区医院就诊,医生都让转东芽街省人民医院。
现新建了五层楼高往院大楼,设备,医疗队伍更新换代,更名天心区人民医院。
消失的西区文化馆
∨
西区文化馆在西区医院西边小巷内,馆内不大的办公用房后,是文化馆剧院。剧院有门通往三泰街。
原西区文化馆旧址,现建商住楼 陶国俊供图
西区文化馆承担全区单位及办事处文艺指导、培训,及文化宣传工作。馆内工作人员不多,工作量却大,我姨父梁舅早年是该馆干事,经常下基层。剧院经常有基层单位文艺汇报演出,还举办过全区学雷锋典型事迹展览。
由于区域划分改变,西区文化馆消失在药王街。
转型先锋市百货公司和交电公司
∨
长沙市百货公司位于西区医院东边,一栋带清水墙楼房,每天进进出出人多。该公司拥有东塘百货大楼、南门口百货大楼、韶山路百货大楼、北正街百货商店、黄兴路儿童商店、妇女用品商店等,还有遍及全市的小百货商店,关系到市民的日常需求。那年头逛大百货商店、买上海货也是一种时尚的休闲生活。
原市百货公司旧址,现建商住楼 陶国俊供图
市百货公司是长沙市国企改制最早的单位之一,出现了周兆达、胡子敬等杰出的改革型劳动模范,由他们创建的通程百货、友阿集团至今仍是长沙最大的商业航空母舰。
原市交电公司仓库旧址,现建商住楼 陶国俊供图
市交电公司仓库位于怡长街与药王街街口斜对面,仓库内通黄兴南路市交电公司。60、70年代家庭需用的自行车、电视机、缝纫机等物资紧缺,要凭票供应,往往一票难求。但也有极少量对外销售,不要票证。
七十年代初一天,由于提前得到内部消息,我深夜12点便到药王街市交电公司仓库露宿排队,第二天早晨开门顺利买到一辆28型凤凰自行车。当时长沙公交车不多,我哥哥单位离家比较远,急需骑单车上班。
由于经济转型,这两单位后来都消失在药王街。
药王街的今天
∨
改革开放后,药王街以包容进取的姿态迎接四方商家。八十年代以来,靠近黄兴南路街口南边,出现了金玉堂、金钻石等金店,药王街街中一度形成了鞋业市场。九十年代末开始,药王街东段的市寄卖商店、长沙蚊烟厂、金玉堂、金钻石金店等建筑陆续被征收,先后建成了春天百货大楼、王府井百货大楼;药王街西段南边的合利食品店等成片建筑被拆除,兴建了三兴街小商品市场商住楼;街中许多建筑由于街道拓宽重建,留下的老建筑不多了。
药王街西段(靠近三兴街三泰街) 陶国俊供图
五一节前夕,我随着人流来到药王街。药王街街口高耸的春天百货大楼和王府井百货大楼,满目琳琅的品牌服装,川流不息的购物人群。药王街街中两边,成排的各种特色的小吃店,名声不错的显龙牛蛙馆、老长沙龙虾馆、原生墅烤鱼馆、姐妹俩土粉店、老板娘长沙臭豆腐店争相斗艳,迎接食客。街西小商品市场商品价格低廉,品种齐全,引来外地扫货客。天心区人民医院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、药王堂药行,老树新枝,多姿多色。
城市经济在不断地发展,长沙商业中心的明珠,时尚、阳光、充满活力的药王街,将更加光彩夺目。
END
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,作者 | 陶国俊,编辑 | 城小忆(微信号:chengshijiyiwh),文中图片为编者所加,未注明出处图片源于网络。
文章为回忆文,难免出现部分记忆偏差之处,还请读者理解,并欢迎大家一起补充、完善(批评、吐槽),往往评论区更精彩哦。
往期精选
想要投稿
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
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
(文字或图片)敬请发送到
citymemory@csjyds.com
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